上海780㎡独栋之家:满满的南美洲风情
因为工作原因,蒋先生曾经在十余年里往返于国内和巴西。2019年,他邀请设计师好友赖建安,为他改造可供三代人同住的新家,房子位于上海市区。
正式做设计前,赖建安与蒋先生同游巴西,看建筑、逛市集、吃烤肉,也搜罗木雕和家具,希望将巴西记忆注入蒋先生一家的上海居所。
2022年,新家落成,一共780㎡,3层楼:大量使用巴西特产的玫瑰木;将当地街道的形态化用于占据整面墙的博古架上;在花园开辟水景、不砍一棵原有树木……
初春,我们探访了这处带院子的独栋之屋,看赖建安如何设计能充分展现屋主特质的家。
以下是设计师赖建安的自述。
因为工作原因,蒋先生曾经在十余年里往返于国内和巴西。2019年,他邀请设计师好友赖建安,为他改造可供三代人同住的新家,房子位于上海市区。
正式做设计前,赖建安与蒋先生同游巴西,看建筑、逛市集、吃烤肉,也搜罗木雕和家具,希望将巴西记忆注入蒋先生一家的上海居所。
2022年,新家落成,一共780㎡,3层楼:大量使用巴西特产的玫瑰木;将当地街道的形态化用于占据整面墙的博古架上;在花园开辟水景、不砍一棵原有树木……
初春,我们探访了这处带院子的独栋之屋,看赖建安如何设计能充分展现屋主特质的家。
以下是设计师赖建安的自述。
我和屋主蒋先生,其实先做朋友,再成“甲、乙方”。
蒋先生很文气,曾经是翻译官,后来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往返巴西,对那里的自然与人文地理很有感情。他也非常热爱生活、注重细节。我认识他2年后,到了2019年,才正式准备开始设计他与家人的新居,那时,已经比较了解他对家怀有怎样的期盼。他希望,这处上海市中心的居所里,有巴西的影子。
有一天,蒋先生邀请我同去巴西:“一起去圣保罗、里约,亲眼看看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和那里的风土人情。”
▲
蒋先生与赖建安同游巴西,2019年
于是我们花了十几天的时间,在巴西旅行,看过著名的景点,逛了街巷、建筑、市场、老家具厂,去雨林徒步,也没错过本土的小吃。
对我来说,那次旅行更像是站在蒋先生的视角感受巴西,然后抓取灵感,再转换成设计语言。所以这个家的角角落落可能都藏着关于巴西的回忆,即便它乍看上去并不“热带”。
▲
蒋先生的新家,入户花园
▲
蒋先生的家
同样有趣的是,我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对收藏感兴趣,手表、雪茄、茶叶、画作、雕塑、家具、生活杂物等等,我都收,现在藏品快有十万余件了。蒋先生家的大部分画作、雕塑,也是我们商量着一起选定的,同看艺术展的时候,我会分享自己的所知和见解。所以作为设计师,我尝试不止步于规划、修饰空间,也融入这个家庭的过往,让房子的里里外外更“血肉丰满”。
▲
赖建安在上海的办公室,摆满他多年积累的收藏品
蒋先生的新家总共780㎡,3层的独栋建筑,带一个院子,三代人共同居住。一层是一家人主要的社交和活动空间,包含客厅、餐厨区域、茶室。
进入玄关后,首先看到门厅。
门厅中,白色沙发搭配丹麦艺术家的红色“Safari椅”——造型源于二战期间重量轻、便携性强、坚固舒适的军需椅。沙发与椅子既具有反差,也相互映衬。
▲
玄关中悬挂着的画作:奔跑5 Run V, 2018
西班牙艺术家爱德华多·阿朗兹·布瓦罗的作品
▲
门厅中的“Safari椅”
与白沙发、红座椅相对的,是一张茶具齐备的茶桌。
▲
赖建安做客蒋先生家
墙上的画作来自英国艺术家Christopher Le Brun The Mind's Weather,2020
雕塑作品来自英国艺术家Tony Cragg Mean Average,2021
▲
茶桌上摆满了蒋先生的茶具
穿过半堵带有“卒姆托”式装饰细节的隔断墙,来到客厅。
▲
从茶室到客厅
客厅的一端,是占据了整面背景墙的博古架。木质架体的排列布局,脱胎于巴西街区中的聚落。巴西的城市中,还保留着最原汁原味的居住聚落。蒋先生曾经带我去逛了几个,里面的街道呈棋盘式布局,色彩鲜明且斑驳,民居大多为木构。我对这些街区的印象很深,就将它们的感觉带入博古架的设计中。
▲
木色与白色相间的博古架,灵感来自巴西街道
错落的博古架,也与蒋先生所收藏的各式木雕摆件相得益彰。
摆件是蒋先生经年累月在巴西买下的,有的是巴西部落求雨的小雕塑、有的是部落地图......蒋先生对收藏这些小玩意非常痴迷,所以我们选择在家里最公共化的区域,将屋主的喜好展现出来。
▲
博古架上的巴西手工艺品
▲
来自巴西艺术家Bia Doria的雕塑作品 Escultura Abstracta,2018
客厅的天花板,我们采用很细的木格栅进行了外包处理,这样的手法贯穿整个房子。一方面,它体现了巴西的建筑元素。在巴西,我发现本地的建筑非常擅长在天花板、墙面、柜门上使用细木条,既就地取材,又非常具有装饰性。其实细木条在早期的中国建筑中也常见。我们将这种微妙的建筑语言带回蒋先生的家中,作为一种文化上的呼应。
另一方面,希望增添家中的精细度。我们在硬装上做得非常简单、干净,需要能够增加精致细节的元素。
▲
天花板采用细条木格栅外包
家里几乎所有的家具,都由玫瑰木制成。
巴西的木材资源得天独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珍稀的玫瑰木。这种木材为巴西所独有,非常轻,一根手指就能够挑起一把椅子,密度又高,曾是设计大师们做家具的首选,芬·居尔(Finn Juhl)的第一代酋长椅就是玫瑰木的。
博古架前的一张座椅Dinamarquesa Armchair,来自巴西现代主义大师乔治·扎尔苏平(Jorge Zalszupin,1922-2020),设计于1959年。这把椅子的灵感源于中世纪的丹麦设计,Dinamarquesa的意思,就是“丹麦女孩”。
▲
Dinamarquesa Armchair,1959
▲
黑色圆几由建筑师Charlotte Perriand在1926年设计
餐厅中的桌椅也都是玫瑰木的。如今,巴西已经禁止砍伐、出口玫瑰木了,这些家具显得更加珍稀。
▲
餐厅中的玫瑰木餐桌、餐椅
餐厅中还有一个与巴西有关的元素:藏在西厨橱柜中的巴西烤炉。
巴西烧烤不用平火,而是立起来烤,牛排放在烤架上,呈15度角,所以一块肉烤出来有生有熟,很有层次。蒋先生知道,我会帮他在新家里配备一个巴西烤炉,但看到实物后,他惊喜不已:“我以为你把它放在户外,现在的布局,和在巴西吃烤肉的场景一模一样!”
▲
西厨右侧,嵌入橱柜中的巴西烤炉
蒋先生和太太非常好客,现在邻居朋友们都知道,在他家里就能吃到正宗的巴西烤肉。这个小小的烤炉,让巴西记忆更完整了:视觉、触觉、嗅觉、味觉都参与了进来。
二层有一间半开放式书房,以及孩子和老人的卧室;三层则是蒋先生夫妇的自留地:卧室、衣帽间、娱乐室。二层、三层的卧室阳台,全部朝向院子一侧,站在窗边,就能看到花园,距离院里、院外的树木,也很近。
▲
一楼客厅与楼梯间悬挂着的艺术作品
左:周春芽,绿狗,1998
右:叶红杏,Eclosion 羽化,2021
▲
二楼的开放式书房
▲
卧室窗边摆放着美国设计师Richard Patterson的作品:帕特森长凳,他的所有作品都用再生木材手工制作,在屋主看来造型具有海洋精神,催人奋进
▲
三楼公共区悬挂着吕松的作品影#9 Shadow Portrait #9,2019
家具为丹麦建筑师汉斯·奥尔森的编织后背休闲摇椅
在巴西待得久了,蒋先生喜欢亲近自然。我仍然希望,他们一家人能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里,尽量延续自然系的生活。
如果站在小区里望这栋房子,它显得很内敛。
我以前做设计的风格,比较“白派建筑”,比较现代。但蒋先生的生活经历和性格促使他天然地更偏好温润柔和一些的设计。所以这次,在我看来,他的家是温暖的“新自然主义”。
建筑的外立面,选用了浅灰色的砂岩材料,很耐看。根据四季的日照比,我重新布置了窗的位置:南面和东面日照比较充足,就做大的落地窗,引光入室;西面和北面光照少,开小条窗,并用木格栅来丰富外立面。
▲
南侧的落地窗、凹凸的建筑体块
为了加强房子与自然之间的渗透感,靠院子一侧的外立面上开了大扇的落地玻璃窗,一层也有直接到达户外的玻璃门。
院子的池塘流水、假山树木被通透的窗洞“借”到室内,室内的人也很容易地就来到户外。
▲
水池与亲水平台
说到池塘、假山,当初改造院子时,蒋先生提了两个要求:不砍一棵树;希望有水景。所以现在L形的院子布局,都是顺应树木的固有点位而定的。置石、水景、亲水木平台就在落地窗前铺开。木平台虽然小,却足够一家人晒太阳、看书、喂鱼,很惬意。
▲
丹麦FOX Lounge chair藤编休闲椅
以及丹麦Franco Albini&Franca Helg设计的Ottoman茶几/坐墩
蒋先生是园艺达人,很懂花草,有了院子以后,经常花很长的时间待在这里。现在正是早春时节,相信很快又能看到他在花园里忙前忙后的身影了。
- 03-10
- 03-10
- 03-10
- 03-10
- 03-10
- 03-09
- 03-09
- 03-09
- 03-09
- 03-09